全国热线电话:13711131893
您好, 欢迎来到我们的物联网!
www.佰惠物联网.com
无人驾驶配送车
佰惠物联网
当前位置
  • 痰湿咳嗽
    痰湿咳嗽
    ❤ 收藏
  • 痰湿咳嗽

    痰湿证是指因脾虚失运,津液输布失常,水湿内停所致湿浊内停,日久成痰,痰浊阻肺证,出现以咳嗽痰多,色白,胸部痞闷为主症的证候。

    •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 满意度:

      销量: 0

      评论: 0 次

    重量:0.00KG
    • 数量:
    • (库存99999)
商品描述

痰湿证是指因脾虚失运,津液输布失常,水湿内停所致湿浊内停,日久成痰,痰浊阻肺证,出现以咳嗽痰多,色白,胸部痞闷为主症的证候。


痰湿咳嗽(呼吸系统疾病)

痰湿证的中医论治

   

痰湿证是指因脾虚失运,津液输布失常,水湿内停所致湿浊内停,日久成痰,痰浊阻肺证,出现以咳嗽痰多,色白,胸部痞闷为主症的证候。临床表现为咳嗽痰多,色白质稀,或吐涎沫,或痰鸣喘促,或呕恶纳呆,肢体困重,眩晕心悸,面色萎黄或虚浮,舌淡胖,苔滑腻,脉滑或缓。

一、证候诊断

咳嗽痰多,色白质稀,胸部痞闷,身困神倦,四肢乏力,口不渴或呕恶纳呆,腹胀便溏,眩晕心悸,肢重嗜卧,舌淡胖,舌白腻,苔滑腻,脉滑或缓弦滑。咳嗽痰白,易咯出或气喘;或恶心呕吐;或见头晕目眩;手足软弱无力,走行不灵或握物不牢;或见神识模糊或昏迷。符合脾虚失运,津液输布失常,或湿浊内停,蕴久成痰,痰浊阻肺的病机。多见于肥胖之人,是本虚标实,气虚阳虚为本,多痰多湿为标。

湿痰证可见于西医的慢性气管炎、肺心病、慢性胃炎、耳性眩晕、小儿麻痹后遗症和神经根炎后遗症等。

二、辨证分析与治疗

(一)、湿痰咳嗽证

本证因湿痰聚肺、湿痰壅阻于肺,肺失宣肃,气逆而咳为喘。症见咳嗽痰多,痰白而粘,胸脘闷胀,或喘不能平卧,咯痰出而稍舒,或伴呕恶,舌淡苔白腻,脉滑。可见于慢性气管炎,哮喘。治宜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常用方剂:二陈汤(半夏15g、橘红15g、茯苓9g、炙甘草5g)。

半夏辛温性燥,燥湿化痰,降逆和胃而止呕;橘红理气燥湿,使气顺而痰消;茯苓健脾渗湿,俾湿去脾旺,痰无由生;生姜降逆化饮,既可制半夏之毒,又能助半夏、橘红行气消痰;甘草调和诸药,润肺和中。四药共奏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之效。湿痰,加苍术、白术。寒痰,加姜汁。脾气不运而生湿,法当理气调中;水湿凝聚而生痰涎,又宜燥湿化痰;俾中焦健运则湿无由积,湿不生痰则诸证自解,此为澄本清源之法。方中半夏辛温,体滑性燥,功能燥湿和脾,祛痰降逆,标本兼顾,故为本方主药。痰之生,由于液之结,液之结,由于气不运,善治痰者不治其痰而治其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之而顺矣。故用陈皮芳香醒脾,疏利气机,协助半夏化湿运脾,使脾阳运而湿痰去,气机宣而胀满除,逆气降而呕恶止。茯苓淡能渗湿,甘能补脾,不仅引导湿从下行,亦与甘草共奏和中之效。本方半夏降逆而呕恶止,陈皮利气而胀满消,茯苓利水而眩悸除,痰消气顺而咳嗽宁,不仅针对病机,而且每药对证,配伍颇为完善。方中半夏、橘皮以陈久者良,故以二陈名其方。

本证其他可用方剂为导痰汤(半夏6g、胆南星3g、枳实3g、茯苓3g、橘红3g、甘草2g、生姜3g)。

(二)、湿痰喘病

呼吸急促,痰鸣胸闷,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舌淡苔白腻,脉滑。由风寒暑湿邪气相干,则肺气胀满,发而为喘。又因痰气皆能令人发喘。湿痰阻肺,肺失肃降所致。主要治疗方法燥湿祛痰,降气平喘。

主要方剂:三子养亲汤(白芥子6g、苏子9g、莱菔子9g)。

白芥子温肺利气,快膈消痰;苏子降气行痰,止咳平喘;莱菔子消食导滞,行气祛痰。三药合用,气顺痰消,燥湿祛痰,降气平喘。痰多加半夏,胸闷加枳壳。痰阻气道以致气不下行而呈喘咳,法当祛痰降逆,痰去气自降,气降喘自平。本方用紫苏子降气行痰,走肺经以开上焦之痹;白芥子畅膈行痰,走膜腠以通三焦之壅;莱菔子消食行痰,走脾胃以消中焦之滞,三子都有理气之功,行痰之力,合而用之,能呈祛痰降逆,行气消食功效。三子各有所长,紫苏子长于降气,气逆者以此为主;白芥子长于畅膈,胁痛胸痞者以此为主;莱菔子长于消食,食少腹胀者以此为主,偏于某证,即重用所主之药,余药为副。

本证其他可用方剂为二陈汤(半夏15g、橘红15g、茯苓9g、炙甘草5g)。

(三)、湿痰呕吐证

本证因湿痰困阻脾胃,运化升降功能失常所致。症见呕吐痰涎或痰食夹杂,脘腹闷胀,或隐隐作痛,纳呆食少,饮食失节,恣食生冷则易发,或伴肠鸣。头晕心悸,肢困乏力,苔白腻,脉滑或弦滑。多由湿痰中阻,胃气不降,反而上逆所致。可见于慢性胃炎。治疗以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为法。

方剂为小半夏汤(半夏12g、生姜6g)。

半夏祛痰止咳,温中止呕;甘草和中减轻半夏毒性,合用温中化痰,和胃止呕。体质虚弱加党参,恶寒者加干姜,痰甚者加陈皮。小半夏汤为著名的燥湿祛痰降逆止呕方,以此为主,既消已成之痰,又绝生痰之源。方中半夏祛痰降逆作用较强,用治痰饮呕吐,效果颇佳。佐生姜温胃涤饮,降逆止呕,不仅能够增强祛痰降逆之功,又能制半夏毒性,是一结构简单而又有效的古方。

本证其他可用方剂为二陈汤。

(四)、湿痰神昏证

因湿痰上蒙清阳所致。症见头晕头重目眩,身困肢倦,痰多时时咯痰,痰白粘腻,胸闷呕恶,神志模糊,语言不清,昏迷不醒,纳呆食少,体多肥胖,舌淡苔白腻,脉滑。可见于梅尼埃综合征。治疗宜健脾燥湿,化痰开窍。

主要方剂为涤痰汤(半夏8g、胆南星5g、橘红6g、枳实6g、茯苓6g、人参3g、石菖蒲3g、竹茹2g)。

半夏、橘红辛温性燥,燥湿化痰,理气止呕;茯苓渗湿利水,湿去痰去;枳实行气消满,胆南星加强半夏、橘红燥湿化痰之力,石菖蒲豁痰开窍,人参、甘草益气和中。全方燥湿理气,开窍涤痰。加僵蚕祛风化痰,加天麻、郁金熄风。治疗痰涎壅滞,舌强不能言,可从三个方面思考:一是消其痰滞;二是解其强直;三是助其正气。此方即据这一构思组成。方用息风化痰的南星为主药,既祛壅滞之痰,又解舌体之强;辅以半夏燥湿祛痰,竹茹化痰通络,消解痰涎功力为之增强。陈皮、菖蒲醒脾化湿,茯苓淡渗利湿,协助南星、半夏恢复脾运,杜绝痰涎再生。痰随气升,阻于心窍,配枳实下气消痰,有令痰随气降之意。菖蒲醒脾化湿之功尚属次要,主要在于通心气以开舌窍,合诸药共呈涤痰开窍之功。复配人参、甘草鼓舞正气,助正祛邪,遂使此方成为通中寓补之法。

本证其他可用方剂有中成药苏合香丸;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9g、天麻6g、茯苓6g、橘红6g、白术15g、甘草4g、生姜1片、大枣2枚)。


三、讨论

湿痰证多因脾胃阳虚,运化失常,水液停聚,生湿酿痰,或因外感湿痰误治或失治,滞留不去而成。痰随气升,上贮于肺,肺失宣肃可发病为咳为喘;痰阻中焦,脾胃失和,升降失常发为呕;湿痰壅遏清阳可发眩晕;湿痰流注经脉可发为痿等,应注意辨证。

  • 购买人 会员级别 数量 属性 购买时间
  • 商品满意度 :
暂无评价信息

会员

客服

帮助

留言

购物车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