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热线电话:13711131893
您好, 欢迎来到我们的物联网!
www.佰惠物联网.com
无人驾驶配送车
佰惠物联网
当前位置
44.氯胺酮
❤ 收藏

44.氯胺酮

全身麻醉药

适应症:
临床用于无需肌松的一般诊断检查或小手术,常用于吸入全麻诱导,也可作为氧化亚氮或局麻的辅助用药。或与其他全身或局部麻醉药复合使用。肌内注射常用于小儿基础麻醉。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重量:0.00KG
数量:
(库存99999)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商品描述

全身麻醉药

适应症:
临床用于无需肌松的一般诊断检查或小手术,常用于吸入全麻诱导,也可作为氧化亚氮或局麻的辅助用药。或与其他全身或局部麻醉药复合使用。肌内注射常用于小儿基础麻醉。



氯胺酮,全名为 2-邻氯苯基-2-甲氨基环己酮,化学式为,是苯环己哌啶(PCP)的衍生物。因为其物理形状通常为呈白色粉末,而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是 K,故俗称K粉。在医学临床上一般作为麻醉剂使用,被列为第一类精神药品管控

药物说明

药理作用

氯胺酮具有高度亲脂性,脂溶性比硫喷妥钠大5~10倍。静注后(1~2mg/kg)迅速进入中枢神经,25~30s内,病人意识消失,作用维持时间10~15min。静脉注射适量进入浅全麻后,眼球震颤频繁,角膜和对光反射依然灵活,遇有强刺激,肌张力增强,似乎会做有意识的动作,提示丘脑与皮质之间通路阻断,同时丘脑和边缘系统的活动有增无减,癫痫样波仍能传至皮质。镇痛作用主要是由于丘脑内侧核有选择性地受到抑制,脊髓网状结构束的上行传导受阻,但脊髓丘脑束的传导并未完全阻断,为此表现情感淡漠,躯体痛可有所减轻,但内脏疼痛的改善有限。氯胺酮能使交感活性增加,血浆儿茶酚胺升高,心率、血压、周围血管阻力、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均增高,心脏每搏输出量、心排血量、冠状动脉血流量有程度不等的上升,心肌耗氧量亦增多。对呼吸影响很小,如用量过大、速度过快,或伍用麻醉性镇痛药,则可抑制呼吸,甚至使呼吸停止。氯胺酮不抑制咽喉反射,支气管平滑肌松弛,呼吸道阻力下降,唾液和支气管分泌增多。使眼压升高,不影响子宫收缩力,但易透过胎盘屏障。能使代谢和内分泌处于亢进状态。

药代动力学

氯胺酮t1/2α为7~17min,稳态分布容积为3L/kg,血浆蛋白结合率为45%~50%。静脉注射后首先进入脑组织,脑内浓度可高于血浆浓度的6.5倍。肝、肺和脂肪内的浓度也较高,重分布明显。t1/2β为2~3h。主要经肝脏生物转化成去甲氯胺酮,再继续代谢成无活性化合物,去甲氯胺酮仍有镇痛作用,效力相当于氯胺酮的1/3左右,约5%以原形从尿液排出。

适应症

临床用于无需肌松的一般诊断检查或小手术,常用于吸入全麻诱导,也可作为氧化亚氮或局麻的辅助用药。或与其他全身或局部麻醉药复合使用。肌内注射常用于小儿基础麻醉。

禁忌症

由于兴奋心血管系统,有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史、颅内压增高、颅内占位性病变的患者禁用。青光眼、精神病、甲亢、急性酒精中毒或慢性成瘾患者慎用。

注意事项

1、对于心功能障碍和血容量不足的病人,可以引起严重循环抑制。因此在应用氯胺酮麻醉前应补充血容量、改善心肌功能、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
2、为了减少气管内粘液的分泌,用药前可给予阿托品或莨菪碱,但后者有使苏醒时梦幻增多的弊端。如氯胺酮过量产生呼吸抑制,可施行人工呼吸等措施,但不可使用呼吸兴奋剂。
3、术前须禁食,给药后24h内禁饮酒或服用中枢神经抑制药。由于咽喉反射存在,口腔手术不适用。

不良反应

部分病人有精神异常现象,甚至出现谵妄。特别在恢复期,呈现恶梦、错觉、幻觉,有时伴有谵妄、跳动现象;上述反应在儿童中发生较少。在恢复期中应尽量避免外界刺激(包括语言),以减少此类不良反应,必要时静注少量短效巴比妥类药或地西泮,也可使情况有所改善。

药物相互作用

氯胺氯胺酮伍用麻醉性镇痛药,则可抑制呼吸,甚至使呼吸停止。

中毒

氯胺酮为新的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麻醉状态中痛觉消失,但意识部分存在。随血中药物浓度的增高,抑制整个中枢神经系统。静脉注射后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是12%,清除半衰期为3.1h。对心血管的作用可使血压升高、心跳加快。
临床表现
1、应用中可出现呼吸暂停、喉头痉挛、支气管收缩、木僵、肌颤、肢体无意识的小动作、胃肠紊乱、神志错乱、一过性失明。
2、麻醉恢复期,少数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谵妄、幻觉、噩梦等,部分病人有精神激动、躁动。
3、短时间外科手术,应用本药全麻,可发生心动过速、高血压,较少见低血压和心律失常。少见有麻醉后肝功能损害、高热。单独应用氯胺酮麻醉,可使眼压升高。
4、曾报道1例术后发生癫痫大发作;1例惊厥长达6d,脑脊液压力明显增高,脑电图显示癫痫样波形增多。
诊断
氯胺酮中毒的诊断要点为:
有氯胺酮静脉用药史,出现上述表现。
治疗
氯胺酮中毒的治疗要点为:
1、发生呼吸抑制,应施行辅助呼吸,不宜使用呼吸兴奋剂。
2、为减少麻醉恢复期的不良反应发生,应避免外界刺激,必要时静脉注射少量短效巴比妥类药物。
3、事先应用氟哌啶醇、氟硝西泮及其他镇静药,可使精神症状发生减少。
4、其他对症治疗[1]

专家点评

氯胺酮静脉注射全麻诱导,如用量过大、速度过快,或伍用麻醉性镇痛药,则可抑制呼吸,甚至使呼吸停止。使用时要强调注意事项与药物剂量。[2-4]

毒理

毒性

70mg会引起中毒,200mg会出现幻觉,500mg会引起呼吸抑制甚至死亡。出现麻醉作用快,但持续时间短。静注可维持5~10分钟,肌注可维持10~30分钟。[5]

体感

据称吸食K粉的感觉和饮酒类似,都表现为先兴奋后抑制。而且K粉经常和摇头丸混用,在对收检的真假“摇头丸”以及很多收检的零包毒品的GC/MS检验中,有50%以上都会检出氯胺酮成分。据吸食者交代:“含K的‘摇头丸’吸食起来特别醇和,作用时间长。”单独吸食K粉,亦会产生“与吸食‘摇头丸’差不多的效果。典型的作用特点即意识与感觉的分离状态,滥用“K粉”后经常导致神经精神中毒反应、幻觉和精神分裂症状,临床表现为讲话含糊不清、头昏、精神错乱、过度兴奋、幻觉、幻视、幻听、运动功能障碍、抑郁以及在药物作用下出现怪异和危险行为。

作用机制

K粉的主体成分氯胺酮会产生一种独特的麻醉状态,表现为木僵、镇静、遗忘和显著镇痛。此种状态被认为是边缘系统与丘脑-新皮质系统分离的结果,早年曾称其为“分离麻醉(Dissociativeanesthe-sia)”。脑电图研究结果表明,氯胺酮会抑制丘脑-皮层系统,选择性地阻断痛觉冲动向丘脑和皮层的传导,对丘脑和大脑边缘系统有兴奋作用,此类作用作用主要是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包括乙酰胆碱、L-谷氨酸)以及与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相互作用的结果。镇痛效应的机制比较复杂,推断主要是阻滞脊髓网状结构束对痛觉的传入信号,而对脊髓丘脑传导无影响。因此,其镇痛效应应该主要与阻滞痛觉的情绪成分有关,还有些研究结果表明,可能是与K阿片受体结合的结果。[6-7]

氯胺酮的脂溶性高,其pKa为7.5。静脉注射后1min,肌内注射后5min血药浓度达峰值。氯胺酮与血浆蛋白很少结合,进入循环后迅速分布到血运丰富的组织。由于其脂溶性高,易于透过血-脑脊液屏障,加之脑血流增加,脑内浓度迅速增加,其峰浓度可达血药浓度的4倍~ 5倍,然后迅速从脑再分布到其他血运丰富的组织。苏醒迅速主要是由于再分布的结果,其次才是由于体内降解的结果。氯胺酮主要经肝微粒体酶转化为去甲氯胺酮,后者也有药理活性,其麻醉效价相当于氯胺酮的1/5~ 1/3,其消除半衰期更长,这可以解释氯胺酮麻醉苏醒后仍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去甲氯胺酮进一步转化成羟基代谢物,由肾排出,以原形经肾排出的不到4%,其消除半衰期为1h~ 2h。口服氯胺酮的生物利用度仅为16.5%,血药浓度低,但由于肝的首过消除,去甲氯胺酮在血浆中的浓度也高,也有一定的镇痛作用,故可作为小儿麻醉前用药。反复应用氯胺酮因自身酶诱导作用而增加其降解酶的活力,加速药物的降解,产生对此药的耐受性。[8]

吸食人群及特点

对K粉的抽样判断相对困难,原因在于此类毒品在吸食过程中经常和摇头丸混用,统计样本不易区分。

吸食人群

在广东省年查获的吸食新型毒品人员中,年龄最小的仅为13岁。吸食群体由过去以社会无业青年为主,逐步向公司职员、演员、大学生和国家公务员等其他社会阶层扩散。如据成都市一份调查显示,吸食新型毒品的人群身份复杂,文化层面相对较高,有正当职业的人比例略大。除无业人员、娱乐城所服务员、吧女外,也有私营业主、公司职员、工人、公务员,甚至少数在校大学生。一份34例抽样调查显示男性31例,女性3例;年龄分布17~35岁。[9-10]

吸食场所和地点

K粉有个俗名“情景药品”,意思是要在一定场合吸食才有“气氛”。最早的K粉都是在歌舞等公共娱乐场所吸食。但近些年K粉的吸食场所开始由迪斯科舞厅、KTV等逐步向茶艺吧、咖啡厅、酒店、宾馆、各种大型的聚会性晚会和私人舞会等场所蔓延,甚至出现了家庭派对集体吸毒的现象。吸食地区也逐渐从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落后地区扩散蔓延,过去是在东南沿海这一带,现在扩散至内地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