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是一种常见疾病,定义为每日排便超过3次、排粪量超过200克/天,粪便质地稀薄,含水量>85%。
腹泻
[fù xiè]
拉肚子
本词条由百度健康医典-腹泻 提供内容 。
腹泻是一种常见疾病,定义为每日排便超过3次、排粪量超过200克/天,粪便质地稀薄,含水量>85%。腹泻可以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急性腹泻通常是由肠道感染引起,而慢性腹泻的原因则复杂多样,常见于结肠或小肠的疾病。
腹泻的典型症状为频繁的排便和稀薄的粪便,可能伴有腹痛,也可能导致脱水,严重时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急性腹泻主要是通过食物或水传播,而慢性腹泻则常常与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有关。
腹泻的治疗主要由病因决定。对于急性腹泻,治疗手段是补充液体和电解质,防止脱水。对于由感染引起的腹泻,可能需要使用抗感染药物。对于慢性腹泻,治疗主要针对具体的病因,在保障病人营养摄入的同时,可能需要使用相关药物进行治疗。另外,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食水安全,可以有效预防腹泻的发生。
中医病名
腹泻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肿瘤科、发热门诊
多发群体
暴露在疫区、疫水的个体,卫生条件差的区域,接触过的药物和化学品的患者
常见病因
肠道感染,结肠或小肠的疾病,肠道肿瘤,胃肠道恶性淋巴瘤,全身性感染,过敏性紫癜等
常见症状
每日排便超过3次,粪便质地稀薄,伴随腹痛等
传染性
是
传播途径
粪口传播
相关药物
目录
病因
导致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的原因不同,急性腹泻约80%为感染性,包括病毒、细菌及其毒素、寄生虫等,非感染因素包括药物、化学品、缺血性肠炎、过敏及放疗等。
而慢性腹泻的原因复杂,多为非感染性。
疾病因素
引起急性腹泻的疾病
急性食物中毒
如食用发芽马铃薯、白果、毒蕈、动物肝脏、鱼胆等可引起食物中毒,出现腹泻伴呕吐症状。
急性肠道感染
如病毒性肠炎、急性细菌性痢疾、霍乱、副霍乱、大肠杆菌性肠炎、空肠弯曲菌性肠炎、白念珠菌性肠炎、急性阿米巴痢疾、隐孢子虫病、急性血吸虫病等。
全身性疾病
急性全身性感染、过敏性紫癜、变态反应性胃肠病、移植物抗宿主病、尿毒症、甲状腺危象、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急性放射性肠炎、急性溃疡性结肠炎、伤寒、副伤寒等。
引起慢性腹泻的疾病
慢性肠道感染性疾病
慢性细菌性痢疾、肠结核、慢性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鞭毛虫病、结肠小袋虫病、艾滋病合并肠道感染等。
炎症性肠病
其他原因的肠炎
缺血性肠炎、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显微镜下结肠炎、放射性肠炎、隐源性多发性溃疡性狭窄性小肠病等。
肠道肿瘤
胃、肝、胆及胰腺疾病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大部切除术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腺切除术后、胆盐性腹泻等。
吸收不良综合征
成人乳糖酶缺乏症、乳糜泻、热带性脂肪泻等。
全身性疾病
胃泌素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尿毒症等。
其他疾病
酒精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等。
腹泻伴随不同症状的分类
伴发热
急性细菌性痢疾、伤寒或副伤寒、肠结核、肠道恶性淋巴瘤、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期、败血症。
伴里急后重
提示病变以直肠和乙状结肠为主,如细菌性痢疾、直肠炎、直肠肿瘤。
伴明显消瘦
胃肠道恶性肿瘤、肠结核及吸收不良综合征。
伴皮疹或皮下出血
伴腹部包块
胃肠道恶性肿瘤、肠结核、克罗恩病及血吸虫病性肉芽肿。
伴重度失水
伴关节痛或关节肿胀
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肠结核。
基于是否常见分类
常见原因
肠易激综合征、胆盐性腹泻、结肠癌、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乳糜泻。
少见原因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肠系膜缺血、淋巴瘤、小肠术后、慢性胰腺炎、放射性肠炎、胰腺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贾第虫病及其他结肠感染、囊性纤维化。
罕见原因
热带脂肪泻、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阿狄森氏病、血管活性肠肽瘤、胃泌素瘤、类癌综合征、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药物因素
硫酸镁、磷酸钠盐、聚乙二醇、乳果糖、奥沙利铂、利血平、新斯的明、甲状腺素、洋地黄类、考来烯胺、非甾体类抗炎药、质子泵抑制剂;抗生素,尤其是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降糖药如二甲双胍、DPP-4抑制剂。
以上药物都存在刺激胃肠道引起腹泻的不良反应。
环境因素
接触过疫区、疫水,或在卫生条件差、胃肠道传染病多发的地区生活的患者易感胃肠道传染病,容易出现腹泻症状。
生活方式
喜欢穿露脐装、气温变化不及时添加衣物等均可能导致腹部着凉,出现腹泻症状。
饮食因素
饮食不洁、暴饮暴食、嗜食生冷、辛辣、不易消化的食物,均可能导致腹泻伴呕吐。
进食含有人工甜味剂、咖啡因或酒精的食品或饮料。
症状
急性腹泻
起病急,病程在2~3周之内,可分为水样泻和痢疾样泻,前者粪便不含血或脓,可不伴里急后重,腹痛较轻;后者有脓血便,常伴里急后重和腹部绞痛。感染性腹泻常伴有腹痛、恶心、呕吐及发热,小肠感染常为水样泻,大肠感染常含血性便。
慢性腹泻
大便次数增多,每日排便在3次以上,便稀或不成形,粪便含水量大于85%,有时伴黏液、脓血,持续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病变位于直肠和(或)乙状结肠的患者多有里急后重,每次排便量少,有时只排出少量气体和黏液,粉色较深,多呈黏冻状,可混血液,腹部不适位于腹部两侧或下腹。小肠病变引起腹泻的特点是腹部不适多位于脐周,并于餐后或便前加剧,无里急后重,粪便不成形,可成液状,色较淡,量较多。慢性胰腺炎和小肠吸收不良者,粪便中可见油滴,多泡沫,含食物残渣,有恶臭。血吸虫病、慢性痢疾、直肠癌、溃疡性结肠炎等病引起的腹泻,粪便常带脓血。肠易激综合征和肠结核常有腹泻和便秘交替现象。因病因不同可伴有腹痛、发热、消瘦、腹部包块等症状。
就医
除腹部着凉所致的暂时性的腹泻外,其他情况的腹泻都需尽早就医以明确病因。
若伴随高热、少尿、神志不清或昏迷等严重症状,需尽早前往医院急诊处理,必要时拨打120。
就医准备
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医生会进行腹部的体格检查,请更换方便暴露腹部的衣服。
近期如有服用药物,需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急诊指征
若发生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少尿或无尿、神志不清,不能对呼喊、摇晃之类的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立即到急诊科就诊或拔打120。
就诊科室
如腹泻患者仅伴有腹痛、恶心、食欲下降等普通消化道不适症状,建议首先去消化内科就诊。
如腹泻患者还伴有便血、脓血便、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腹泻反复发作,建议去肿瘤科排除肠道肿瘤。
如腹泻伴有发热症状,在还未明确病因之前建议先去发热门诊就诊。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根据对病因的初步判断,进行有针对性的查体,体温升高可见于感染,腹部压痛对病变的部位有一定提示意义,双下肢水肿可见于长期腹泻导致的营养不良,触诊甲状腺肿大可见于甲状腺疾病引起的腹泻,皮肤潮红可见于神经内分泌肿瘤,游走性坏死性红斑见于胰高血糖素瘤,与自主神经功能相关的试验阳性可见于糖尿病。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血沉增快、贫血或低蛋白血症对器质性疾病的诊断有很高的特异性。血清铁、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D及凝血酶原时间用于评价吸收不良患者的营养状况,缺铁是小肠疾病的敏感指标。
粪便检查:如便常规、粪便培养,是发现腹泻病因的重要手段。
影像学检查
腹部X线:发现胰腺钙化提示吸收不良性腹泻。
腹部CT:可较清晰看到胃肠道解剖结构的改变,进而推测病因。
特殊检查
通过内镜和活组织检查,可观察结肠及部分小肠的病变,对于肠道肿瘤的诊断意义很大。
诊断
医生可根据症状及病史进行急性腹泻或慢性腹泻的症状诊断,然后会根据对病因的初步判断建议患者做一些检查,粪便检查是必不可少的,还可能建议患者做其它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甚至结肠镜检查,以明确具体的病因。
急性肠道感染
包括临床诊断和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是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而确立的。病原学诊断可以为感染所致腹泻的合理治疗提供依据,主要检查方法有粪便常规、粪便细菌培养及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病程6个月以上,近3个月内的每周至少有1天出现反复发作的腹痛,且伴有以下两条或两条以上:
与排便相关;
发作时伴排便次数的改变;
发作时伴大便性状的改变。
谨慎地排除可引起腹痛、腹泻、便秘的各种器质性改变,并符合以上标准,则可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
依靠全结肠镜及活检确诊。
确诊后,需行胸部、腹部及盆腔增强CT进行分期诊断。
根据粪脂、胃肠X线检查以及小肠吸收试验对吸收不良的性质作出初步判断,并与其他肠道器质性疾病、胰腺疾病所致的吸收不良进行鉴别,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和小肠黏膜绒毛萎缩时即可明确诊断。
慢性胰腺炎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可蔓延到后背,脂肪泻。血清淀粉酶可轻度升高,急性发作时可显著升高,X线检查发现胰腺钙化斑或结石,可以帮助诊断慢性胰腺炎。
治疗
播报
急性腹泻多由自限性感染引起,病程在10天以内,绝大多数未发生脱水的患者经饮食治疗即可恢复,轻度脱水患者及无临床脱水证据的腹泻患者,可适当使用口服补液治疗,但需要注意的是,是否发生脱水需要医生进行评估,还可对症止泻,如为感染所致,则需使用相应的抗感染治疗。
慢性腹泻最重要的是明确病因,病因明确前应慎重使用止泻药和止痛药,以免掩盖症状而耽误病情。
家庭处理
对于成人和儿童轻症的急性非痢疾样腹泻患者,均可以在家应用口服补液盐(ORS)进行治疗。
家庭自制的口服补液配方:1茶匙的盐、8茶匙的糖、1升干净的饮用水。
少量多次饮用。
专业治疗
急性腹泻
对症治疗
补液:任何急性腹泻的患者都应首先考虑使用低渗性口服补液盐。以下情况则应采用静脉补液治疗:频繁呕吐,不能进食或饮水者;高热等全身症状严重,尤其是伴意识障碍者;严重脱水,循环衰竭伴严重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者;其他不适于口服补液治疗的情况。对于儿童患者,补液的同时还应补锌。
止泻:蒙脱石散有吸附肠道毒素和保护肠黏膜的作用,能缩短儿童或成人腹泻的病程,降低腹泻频度;次水杨酸铋能抑制肠道分泌,减轻患者的腹泻、恶心等症状。洛哌丁胺能抑制肠蠕动,用于无侵袭性腹泻症状的轻、中度旅行者腹泻。
对因治疗
抗感染:主要包括针对细菌和寄生虫等感染的治疗,病毒性腹泻为自限性疾病,一般不使用抗病毒药物,部分严重的情况可常规使用抗菌药物,而轻、中度腹泻患者一般不用。
慢性腹泻
慢性腹泻一般多是针对病因治疗,也有相当部分的腹泻患者需要根据其病理生理特点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对因治疗
炎症性肠病引起的慢性腹泻:可选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
消化道肿瘤引起的慢性腹泻:以手术切除病灶和放化疗为主。
慢性胰腺炎引起的慢性腹泻:可考虑补充胰酶等消化酶。
乳糖不耐受和乳糜泻引起的慢性腹泻:需要剔除食物中的乳糖或麦胶成分。
胆盐重吸收障碍引起的腹泻:可用考来烯胺吸附胆汁酸而止泻;
肠易激综合征引起的腹泻:可选用解痉药如肠道平滑肌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等缓解症状,还可使用止泻药(如复方苯乙哌啶)、肠道菌群调节剂(如益生菌)等配合治疗。
对症治疗
药物治疗:止泻药包括双八面体蒙脱石散、碱式碳酸铋、药用炭、地芬诺酯、洛哌丁胺、消旋卡多曲、生长抑素等。
需要注意,止泻药是针对症状的治疗,一般在空腹时服用为宜,并需注意不要长期使用,过量服用易导致便秘。
补液支持治疗:及时纠正腹泻引起的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针对严重营养不良者,应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包括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粪链球菌、非致病性大肠杆菌、粪杆菌和枯草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等。
需要注意,免疫力低下、早产儿、短肠综合征、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患者、心瓣膜疾病患者均应慎用肠道微生物制剂。
中医治疗:常用的中成药有参苓白术颗粒、四神丸、痛泻宁颗粒等。
高温消毒
可引起腹泻的致病性大肠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等普通细菌繁殖体,80℃热水需要5-10分钟、沸水需要2-5分钟才能杀灭;婴儿腹泻病毒需要100℃处理5分钟才可灭活。
网商城版权所有 佰惠(广州)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