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热线电话:13711131893
您好, 欢迎来到我们的物联网!
www.佰惠物联网.com
无人驾驶配送车
佰惠物联网
当前位置
  •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 收藏
  •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

    •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 满意度:

      销量: 0

      评论: 0 次

    重量:0.00KG
    • 数量:
    • (库存99999)
商品描述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疾病名称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病变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病程漫长,常反复发作。国外又称为“溃疡性大肠炎”或“特发性结肠炎”。中医称为“痢疾”、“泄泻”、“便血”、“肠风”和“脏毒”。

本病可发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20~40岁,女性多于男性。

中医病名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别名

溃疡性大肠炎、特发性结肠炎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多发群体

20~40岁女性

常见发病

乙状结肠、直肠

常见病因

病因不明,可能与免疫因素及遗传因素有关

常见症状

便血、腹痛、里急后重、腹泻等

目录

  1. 1病因

  2. 2临床表现

  3. 3检查

  4. 4诊断

  1. 5分类

  2. 6并发症

  3. 7治疗

  4. 8预后

  1. 9预防

基本信息

中医病名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别    名

溃疡性大肠炎、特发性结肠炎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多发群体

20~40岁女性

常见发病部位

乙状结肠、直肠

常见病因

病因不明,可能与免疫因素及遗传因素有关

常见症状

便血、腹痛、里急后重、腹泻等

病因

本病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炎症性肠病,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免疫因素与遗传因素有关,而其他各种因素多是诱发因素。

(一)免疫因素

1.体液免疫

本病患者免疫球蛋白常有升高,并可在血清中找到多种非特异性的抗结肠抗体。

2.细胞免疫

本病的发生与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3.免疫复合体

免疫复合体可能是产生本病的局部病变的原因之一。

(二)遗传因素

多数学者认为遗传因素是UC发病的重要因素。

有关数据表明,炎症性肠病患者与普通人群相比,其家族发病率较高,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

此外,本病的发生具有地区性差异,欧美国家的家族性及发病率明显高于亚洲人群。在种族差异上白种人发病率高,黑种人发病率低。

(三)肠道菌群失调

有学者认为肠道内致病菌与正常菌群的比例失调是UC发病的触发点。

(四)环境因素

一系列研究表明,饮食不当、劳累、精神紧张、吸烟、阑尾切除、服用避孕药、妊娠等,都可以使易感者对肠道细菌的免疫反应能力下降,导致了肠道对正常菌群的耐受性降低,从而诱发了溃疡性结肠炎。

(五)感染因素

感染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密切相关,感染可促使溃疡性结肠炎发生,但具体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六)其他因素

食物过敏,精神障碍,以及一氧化氮、血管损伤与血小板聚集、抗内皮细胞抗体等因素均与UC发生有关。

临床表现

1.便血

便血是UC的早期和最主要症状,早期是鲜血或暗色血便,后期是黏液或脓血便。鲜血多为直肠溃疡,一般血量比较大。出血日久,可导致贫血。

2.腹痛

重症和活动期,腹痛比较明显,疼痛拒按,在排便后或给予止痛剂方可缓解。

3.里急后重

急于想排便,但排出不畅,肛门重坠,多伴有脓血便。排便次数多。

4.腹泻

是否腹泻和腹泻的次数,反映溃疡侵犯的范围,如果仅发生在直肠,大便一般会成形,也很少会腹泻。但如果累及全结肠,就会出现腹泻,最多时可达日行数十次,消瘦严重。

5.肠外症状

偶尔会伴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肝功能障碍和皮肤病变及发热等。

检查

1.腹部触诊

左下腹部或下腹部可有压痛,病重出现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应注意是否并发急腹症。

2.内镜检查

这是UC目前最重要的检查手段。镜下见肠段黏膜充血、水肿、粒状突起、多发性点状或斑片状浅小糜烂或溃疡,表面有黏液或黄白苔。肠黏膜较脆弱,镜角擦过易出血,由于水肿和淋巴组织增生,可见假性息肉。

3.X线检查

肠黏膜皱襞纹理紊乱,肠管边缘模糊,重者肠管边缘可见毛刺状或锯齿状变化。如见圆形充盈缺损,常为假性息肉,重者肠袋消失,肠管呈狭长的铅管状。

4.实验室检查

(1)粪便检查

肉眼可见有血、脓、黏液,急性期镜下可见大量红细胞、白细胞、脓细胞、巨噬细胞,大便培养无致病菌。

(2)血液检查

重病患者多有轻中度贫血,血红蛋白减少,白细胞正常。

(3)免疫学检查

1)体液免疫活动期测免疫球蛋白,可见IgG、IgM、IgA增高,以IgG明显增高最为多见。

2)细胞免疫部分患者T、淋巴细胞百分数低于正常。

5.病理检查

可见黏膜炎性细胞浸润,异性上皮细胞增生,腺体排列异常,上皮纤维化,有隐窝形成等。

诊断

1.临床表现

典型临床表现为慢性腹泻、黏液血便,腹痛呈慢性反复发作或持续性,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少数患者典型症状不明显,只出现便秘或无明显血便,应结合辅助检查协助诊断。仔细询问患者各项既往病史,注意有无关节、口腔、眼、皮肤、肝脾等肠外表现。

2.乙状、纤维结肠镜

(1)受累结肠黏膜呈多发性浅表溃疡,伴有充血、水肿,病变多由直肠起始,往往累及其他结肠,为弥漫性分布。

(2)肠黏膜外观粗糙不平,呈细颗粒状,组织脆弱易出血或覆盖脓性分泌物,似一层薄苔附着。

(3)结肠袋往往变平或变钝,有时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假性息肉。

3.钡餐灌肠检查

(1)结肠肠管缩短,结肠袋消失或结肠呈管状外观。

(2)多发性溃疡或有多发性假性息肉表现。

(3)结肠黏膜活检病理变化呈现炎症反应,同时常可见黏膜糜烂、隐窝脓肿、结肠腺体排列异常及上皮改变。

分类

1.按病情

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2.按临床过程

可分为初发型、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和急性暴发型。

3.按病变范围

可分为直肠炎和乙状结肠炎、左半结肠炎、右半结肠炎、区域性结肠炎和全结肠炎。

并发症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并发症可有中毒性结肠扩张;肠穿孔;大出血;息肉;癌变;小肠炎;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的并发症,如关节炎、皮肤黏膜病变和眼部病变。

治疗

UC一旦确诊,应尽快接受系统治疗。

1.一般疗法

轻中度:进食高营养、易消化食物。注意休息,防止过劳。

重度:禁食,静脉给以营养要素,纠正水电解质失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症状。卧床休息。

2.药物治疗

(1)氨基水杨酸类常用的药物有柳氮磺吡啶(SASP)、奥沙拉嗪和美沙拉嗪。

(2)糖皮质类激素常用药物有强的松、强的松龙,为抑制UC急性活动期炎症的有效的药物之一。

(3)免疫抑制剂适用于激素无效或依赖,及不能行手术治疗者。

(4)益生菌制剂可以与上面任何药物配合使用。

(5)中药治疗临床多以健脾温肾,祛湿化瘀为治疗原则。

3.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是治疗UC的首要治疗方法,但当内科治疗无效或者伴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时要选择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经腹结肠切除、全结直肠切除加永久性末端回肠造口或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重建“新”直肠以恢复肠道连续性。是否需要手术及具体手术方式需要医生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病情做出最终决策。

预后

UC是一种慢性疾病,也就意味着,会很顽固,会反复发作,但一般不会危及生命。

预防

该病的特点是容易反复发作并迁延难愈,所以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经济及心理压力。许多患者会感觉戴了一顶重重的帽子,整天压地自己喘不过气来。

因此一旦患病,调理好心理状态非常重要。正确对待疾病,树立起打长久战的信心,保持心情愉悦,让自己充满正能量,身体的正气旺盛才能战胜疾病。

注意劳逸结合,不可太过劳累。暴发型、急性发作和严重慢性型患者,应卧床休息。

应进食柔软、易消化、富有营养和足够热量的食物。宜少食多餐,补充多种维生素可以促进溃疡的愈合。少食生、冷、油腻及多纤维素的食物。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注意食品卫生,避免肠道感染诱发或加重本病。忌烟酒、辛辣食品、牛奶和乳制品。

自我调养生息的同时要严格遵照医生的嘱咐,按时吃药定期复查才是保证疾病痊愈的前提。

  • 购买人 会员级别 数量 属性 购买时间
  • 商品满意度 :
暂无评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