疽
疾病
即局部皮肤下发生的疮肿。中医指局部皮肤肿胀坚硬而皮色不变的毒疮。中医按疽病早期有头和无头而分为有头疽和无头疽两大类。
中医病名
疽
常见发病部位
皮肤、骨骼与关节间
分 类
有头疽和无头疽
目录
1. 1分类
2. ▪有头疽
3. ▪无头疽
4. 2治疗方法
5. 3辨证论治
局部皮肤下发生的疮肿。有关疽的解释历来不尽相同。
《内经》中痈疽为一切疮疡的统称。历代外科医家根据各自的师承和经验,将很多种现在看来属性不同、治疗各异的病都冠以“疽”名,如《内经》所说的“猛疽”是指锁喉痈(颏部蜂窝组织炎)。
《医宗金鉴》所说的“禽疽”是指背部的丹毒(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特点是病起突然,恶寒发热,局部皮肤忽然变红,焮热肿胀,迅速扩大)。
《外科大成》所说的“调疽”、“敦疽”、“瘭疽”是指手部的疔肿等。再如患于腋中的腋疽(腋部淋巴结结核),生于股间的股阴疽(腹股沟淋巴结结核),发于胁肋的胁肋疽(胸壁结核、肋骨结核),现在按其性质分别归入了瘰疬和流痰之中。瘰疬是一种多数发生于颈部的慢性感染疾患,结核累累如贯珠状,特点为起病缓慢,初起时结核如豆、皮色不变、不痛,以后渐增大窜生,成脓时皮色转暗红,溃后脓水清稀、夹有败絮状物,相当于西医的淋巴结结核。流痰是一种发生于骨与关节的疾病,特点为起病缓慢、化脓亦迟,溃后脓液稀薄如痰、不易收口,相当于西医的骨与关节结核。此外,还有发于乳房深部的乳疽,以及好发于四肢末端并可因皮肉坏死而致趾(指)骨节脱落的脱疽(相当于西医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及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坏疽)。因其病因证治各有特点,现在分别归入乳房疾病和外科其他疾病中。
中医文献中多根据初起有头或无头而把疽分为有头疽和无头疽,现在中医外科临床实际中,一般也是这样分类的。
分类
有头疽
有头疽(carbuncle),病症名。指生长于肌肤间,以局部初起皮肤上即有粟粒脓头,红肿热痛,易向深部及周围扩散,脓头亦相继增多,溃烂后状如莲蓬蜂窝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化脓性疾病。本病相当于西医的痈。需注意与中医的痈区别。
诊断要点
好发于项后、背部等皮肤厚韧处。多发于中老年人。
根据病程演化,临床可分为三期:
初期患处起一肿块,上有粟粒样脓头,肿块渐向四周扩大,脓头增多,色红灼热,高肿疼痛。伴发热恶寒、头痛纳差。
溃脓期肿块进一步增大,疮面渐渐腐烂,形似蜂窝,肿块范围常超过l0,甚至大于750px。伴壮热、口渴、便秘、溲赤等。
收口期脓腐渐尽,新肉开始生长,逐渐愈合。
整个病程约1个月左右,病情初期在第l周,溃脓期在第2周到第3周,收口期在第4周。
辅助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常在15X109/1.一20X109/L,中性粒细胞80%一90%。应常规检查血糖、尿糖。可作脓液细菌培养。
无头疽
无头疽是多种发生在骨骼与关节间的化脓性疾病的统称。其特点是漫肿色白,疼痛彻骨。难消,难溃,难敛,并能形成瘘管。如发于长骨者多损骨;发生于关节的,易造成畸形,《外科证治全书》云:“阴疽之形,皆阔大一,根盘坚硬,皮色不变,或痛或不痛,为外科最险之症。”临床上常见的附骨疽及环跳疽是无头疽的代表性疾病,本节重点介绍。相当于西医的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
诊断要点
好发于2—10岁的男孩。多发于四肢长骨,发病部位以胫骨为主,其次为股骨、肱骨、桡骨。
发病急骤,先有全身不适,寒战,高热达39℃一40℃,口干,溲赤,便秘;初起患肢疼痛彻骨,1—2日内即不能活动。继之皮肤微红微热,胖肿骨胀。如发生在大腿部时,红肿则不易觉察,病变的骨端具有深压痛和叩击痛,可作为本病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大约在发病后3—4周化脓,此时身热持续不退,局部色红胖肿.骨胀明显。溃脓后,脓出初稠后薄,淋漓不尽,不易收口则成窦道。患处可摸到骨骼粗大.高低不平,以药线或探针探之,常可触及粗糙死骨,此时即转为慢性附骨疽。此后常反复发作,流脓,瘘管经久不愈,或时发时愈,窦口周围常并发湿疮、脓疱以及色素沉着。窦口凹陷,死骨可能是一大块,也可能是数小块,小的常能自行排出,大的不能自出,必须待死骨排出,疮口方可愈合。
辅助检查:血白细胞计数高达30X1旷几以上,中性粒细胞在80%一90%,血沉加快,血液细菌培养常为阳性。99m锝—MDP、‘?镓骨显像对早期诊断本病有帮助。X线摄片常在发病2周左右在于骺端显示有模糊区和明显的骨膜反应,并可见囊肿状的软组织阴影,数周后可有骨质破坏影象,周围骨萎缩,死骨和空壳形成,以后可见硬化的死骨阴影。CT检查较X线检查可明显提早发现病灶,并可清楚地显示软组织的变化,可明确炎症位置。
治疗方法
1.内治
①火毒凝结证:清热解毒,行瘀活血,仙方活命饮加减。
②热胜肉腐证:和营清热,透脓托毒,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③气血两虚证:益气养血,托毒生肌,托里消毒散加减。
2.外治
初起用金黄膏或金黄散,以冷开水或醋等调成糊状外敷。热盛者可用玉露膏或玉露散外敷,或太乙膏外敷,掺药均可用红灵丹或阳毒内消散。
辨证论治
1.火毒凝结证:清热解毒,行瘀活血,仙方活命饮加减。
2.热胜肉腐证:和营清热,透脓托毒,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3.气血两虚证:益气养血,托毒生肌,托里消毒散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