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热线电话:13711131893
您好, 欢迎来到我们的物联网!
www.佰惠物联网.com
无人驾驶配送车
佰惠物联网
当前位置
蚕沙
    发布时间: 2024-03-27 20:45    

性味:甘、辛,温。归经:肝、脾、胃
功效:祛风湿,和胃化湿
临床应用:
1.风湿痹证2.吐泻转筋3.风疹、湿疹(包)

蚕沙

[cán shā]

中药
本词条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提供内容 。
蚕沙,中药名。为蚕蛾科昆虫家蚕Bombyx mori Linnaeus幼虫的干燥粪便。育蚕地区皆产,以江苏、浙江、四川等地产量最多。6~8月收集,以二眠到三眠时的粪便为主,收集后晒干,簸净泥土及桑叶碎屑,生用。
  • 中文名

  • 蚕沙

  • 别    名

  • 原蚕屎、晚蚕沙、蚕砂

  • 分布区域

  • 江苏、浙江、四川等地

  • 采收时间

  • 6~8月收集

  • 用 量

  • 5~15g

  • 毒 性

  • 无毒


入药部位

动物粪便。

性 味

味辛、甘,性温。

归 经

归胃、脾、肝经。

功 效

祛风除湿,和胃化浊,活血通经。

主 治

用于主风湿痹痛,肢体不遂,风疹瘙痒,吐泻转筋,闭经,崩漏。

相关配伍


1、头风白屑作痒:蚕砂烧灰淋汁,洗之。(《圣惠方》)
2、眯目不出:蚕砂拣净,空心以新汲水吞下十枚。勿嚼破。(《圣惠方》)
3、妇人血崩:蚕砂为末,酒服三、五钱。(《儒门事亲》)

用法用量

煎服,5~15g,宜布包入煎。外用适量。

炮制方法

收集后晒干,簸净泥土,除去轻粒及桑叶的碎屑。

生理特性

干燥的蚕沙,呈短圆柱形小粒,长2~5毫米,直径1.5~3毫米。表面灰黑色,粗糙,有6条明显的纵棱及3~4条横向的浅纹。两端略平坦,呈六棱形。质坚而脆,遇潮湿后易散碎。微有青草气。以干燥、色黑、坚实、均匀、无杂质者为佳。

产 地

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饲养,以江苏、浙江、四川等地产量最多。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肠鸣,热中消渴,风痹瘾疹,皮肤顽痹,腹内宿冷,脚软,皮肤顽痹(藏器)。治消渴症结,及妇人血崩,头风、风赤眼,去风除。
2、《本草拾遗》:炒黄,袋盛浸酒,去风缓诸节不随,皮肤顽痹,腹内宿冷,冷血,疯血,腰脚疼冷;炒令热,袋盛热熨之,主偏风筋骨瘫缓,手足不随,及腰脚软,皮肤顽痹。
3、《本草再新》:治风湿遏伏于脾家,筋骨疼痛,皮肤发肿,腰腿疼痛,血瘀血少,痘科浆黡不起,亦宜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