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热线电话:13711131893
您好, 欢迎来到我们的物联网!
www.佰惠物联网.com
无人驾驶配送车
佰惠物联网
当前位置
茯苓
    发布时间: 2024-03-28 00:16    

性味:甘、淡,平。归经:心、脾、肾
功效:利水消肿,渗湿,健脾,宁心
临床应用:
1.水肿 2.痰饮 3.脾虚泄泻 4.心悸,失眠

茯苓


多孔菌科茯苓属真菌
茯苓(学名:Wolfiporia cocos (F.A. Wolf) Ryvarden & Gilb.)是多孔菌科、茯苓属真菌。菌丝体呈白色绒毛状,幼时白色,老时淡褐色。气生菌丝短而直立,更多的是纵横交错,密集贯穿于基质中,菌核由外皮膜、内皮膜、多糖粒形成层及多糖粒积累层构成。菌核是茯苓的休眠器官,又是贮藏器官,菌核发育到一定阶段,向上膨大增长,露出土面,菌丝在菌核表面生长扩大,顶端菌丝不断向外生长,发育成子实体。子实体大小不一,平卧于菌核表面或菌丝体表面,初时白色,后淡褐色,孢子无包透明,表面光滑,
主要分布于中国、美洲、大洋洲和日本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中国人工栽培产量大的地区有湖南、湖北、贵州、云南、广西、福建、安徽等省,区。茯苓多生于松属植物根上,适宜中海拔、气候凉爽、干燥、砂质土壤、10-35°坡地。
茯苓是中国传统中药。茯苓味甘、淡、性平无毒,入心、脾、肺,肾四经,具有渗湿利水,益脾胃保肾,安神生津等功效。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保护级别为无危(LC)。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2]
  • 中文名

  •    茯苓

  • 拉丁学名

  • Wolfiporia cocos (F.A. Wolf) Ryvarden & Gilb.

形态特征


菌丝体:外观,菌丝体呈白色绒毛状,幼时白色,老时淡褐色。菌落在基质表面呈放射状快速生长,形成线网状或膜状,气生菌丝短而直立,更多的是纵横交错,密集贯穿于基质中,起着分解、吸收、转化和运输营养物质和水分的作用,同时又具有分裂和生殖的功能,只要条件适宜,基质中的菌丝体可以长期生活下去。茯苓菌丝有单核菌丝和双核菌丝。单核菌丝在一生中只存在一段很短的时间。可亲和的单核菌丝相融合,经过质配和核配,发育成双核菌丝。双核菌丝直径约为2-5微米,具锁状联台,能独立地无限地进行繁殖,是茯苓菌丝体存在的主要形态。
菌核:双核菌丝在松根的新表皮与老表皮间隙中生长,发育到一定程度聚结特化形成菌核。菌核由外皮膜、内皮膜、多糖粒形成层及多糖粒积累层构成。菌核是茯苓的休眠器官,又是贮藏器官,里面贮藏着大量营养物质,在环境条件适宜时进入生殖阶段。菌核的形态各异,多为不规则的球状,大的数斤、几十斤、上百斤,小的不足一斤。幼时棕褐色,老时黑褐色,新鲜时质软有弹性,干后质地坚硬,表面皱缩粗糙。菌核内部白色或淡粉红色。菌核是药用和食用部分。
子实体:菌核发育到一定阶段,向上膨大增长,露出土面,俗称“冒风”,菌丝在菌核表面生长扩大,顶端菌丝不断向外生长,基部逐渐致密变厚,进一步发育成子实体。子实体大小不一,平卧于菌核表面或菌丝体表面,厚3-8毫米,初时白色,后淡褐色,管孔蜂窝状,管口呈多角形至不规则形,直径0.2-2.0毫米,管壁薄,管内壁表面发育成子实层。子实层由担子组成,担子棒状,上各产生四个孢子,孢子无包透明,表面光滑,椭圆形有歪尖7-9微米×3-4微米。

产地生境


主要分布于中国、美洲、大洋洲和日本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中国人工栽培产量大的地区有湖南、湖北、贵州、云南、广西、福建、安徽等省,区。 [1]茯苓多生于松属植物根上,适宜700-1000米的中海拔、气候凉爽、干燥、砂质土壤、10-35°坡地。茯苓子实体正常发育的温度为24-28℃菌核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很强,能经受40℃的高温和冰冻严寒,常不会引起灼烧或冻害。

培育技术


  1. 1.

    茯苓场地选择:场地选择方位应朝南,或东南、西南,切忌北向阴坡,阴向阳光不足,地温低,不宜菌丝生长和结苓,且易生白蚁。场地要有一定的坡度,以15-35°的缓坡为宜,利于排水,平地易积水,坡度过陡不保水且土壤易流失。土质偏沙、土层深厚为好,必须是未耕种和未载过茯苓的老林地或生荒地,或者弃耕三年以上的土地。春节前后进行挖场翻耕,一般要求不得浅于50厘米,除去杂草、石块、树根等杂物,然后顺坡挖窖,窖深60-80厘米,长和宽根据木段多少及长短而定,一般长90厘米,窖间距为20-30厘米。然后曝晒,苓场四周开好排水沟。接种前1周按15克遍撒白蚁粉或细沙拌3%呋喃丹铺撒窖底及上面覆土层,防治白蚁危害。 [3]
  2. 2.

    栽培料准备:每年12月至次年2月砍伐松木低矮分叉枝丫,选择3-10厘米的枝丫截制成木段,段长60-80厘米。然后削皮留筋,纵向间隔2-3厘米削去2-3厘米宽的树皮,皮要削尽,见到木质部。截好的木段按#字型堆放在向阳通风处,使之自然干燥,横断面及削皮处出现裂纹,敲击声响清脆即可。 [3]
  3. 3.

    菌种培养:菌种也叫引子,分菌丝引、肉引和木引三种。生产中多用菌丝引。菌丝引是经人工纯培养的茯苓菌丝,菌丝母种用组织分离法分得。但最好用茯苓孢子制种,方法是应用8-9千克的鲜菌核置盛水容器上,离水约2厘米,室温24-26℃,空气湿度85%以上,光线明亮,仅1天后菌核近水面就出现白色蜂窝状子实体。20天后子实体可大量弹射孢子。此时即可无菌操作,切取干实体1厘米,用S形铁丝钩吊挂在PHA培养基上,28℃培养。24小时后,孢子萌发为白菌丝,经纯化培养即得母种。母种可用pHA培养基斜面扩大为原种。将原种再接到栽培种培养基上,25-28℃条件下培养1个月后,菌丝充满培养基各部,即得供接木段用的栽培种。栽培种培养基的重量组成为:松木屑76%、麸夫22%、石膏粉1%、蔗糖1%,水适量,使含水量在65%左右。拌匀后装人广口瓶和聚丙烯塑料袋中,常规灭菌后接入原种。 [3]
  4. 4.

    接种时间:茯苓接种,一般以地温回升到10℃以上为宜,大约在3月中旬即可接种。 [3]
  5. 5.

    下料:将干燥好的段木排入窖内,每窖5-8根,分两层排列,排放时顺坡势方向。若料过于干燥,应用清水浸泡,然后沥干表面水分再用。 [3]
  6. 6.

    接种:采用菌丝引接种,将种木片或种木枝顺排放在两根料筒之间加紧。或者将种木片、木枝或木屑种集中放在料筒接触处的一端。也可以在料筒朝内一侧锯长10-12厘米的缺口,将种木片镶嵌其中,嵌紧不使脱落。在用木屑或小木片纯菌种时,应注意菌种不可捏碎。接好的菌种要盖一小片松树皮,以防雨水渗入菌种块中,使菌丝损伤或死亡。此外,料筒既要与菌种紧密接触,又不可将其挤碎。 [3]
  7. 7.

    封窖:菌种接好,在窖底施放杀虫剂或驱虫剂,盖一层薄土后,先放15千克左右的松针,用脚踩实,撒上一层土,再铺10千克左右的松针踩实,把料筒放在松针面上,一头靠在窖边便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覆土6-15千克,拍紧成馒头状,四周开好排水沟。松针应选新鲜或半干,干松针会使菌种失水,不易成活。 [3]
  8. 8.

    栽培管理:下窑后应经常检查,及时整修排水沟,防止雨水浸泡,严防人畜践踏。 [3]
  9. 9.

    检查菌种成活和菌丝生长:正常情况下,接种7天左右,茯苓菌丝就生长并蔓延到木段上,俗称上引。,检查时,轻扒开接种处的表面泥沙,揭开盖在菌种上的木片或移开压在菌种的筒料,如菌丝洁白,并向筒木上延伸,说明菌种成活,生长良好,应及时原样盖好覆土。如发现没有上引或感染杂菌,菌种变色,应立即换种,重新接种。若虽有上引,但菌丝细弱,可仍按原样放好,扒去窑面泥土,让太阳照射,晒半天到一天,再覆好土。 [3]
  10. 10.

    接种:成活后20-30天后。茯苓菌丝可向下蔓延30厘米左右且生长旺盛,有部分菌丝已深入料筒内部木质部。40-50天左右,菌丝生长可到达料筒下端,木段间有网状菌丝相互联结,俗称捆窑。2个月后窑内就开始有菌核形成,俗称结苓,结苓后土壤表面有龟裂纹出现,这时应盖土掩裂,防止菌核露出土面,在结合环境条件下形成了实体。在20-30天后检查茯苓时,若发现还有个别苓窑菌种未上引者,要将料筒扒出,晒干,然后补种。 [3]
  11. 11.

    补种:补种有两法,一是在苓场上另选上引菌丝较好的苓窑,将其中一根上引菌丝较好料筒与不上引料筒桶一根互换,另一种办法是预先在茯苓接种时,选取直径5-10厘米的小料筒,同样用菌种接种,每窑20-30根。20-30天后,这些小料筒已长菌丝,可作引木补种。 [3]
  12. 12.

    水分管理:接种后,若遇雨水较多,可在窑顶覆盖树皮或塑料薄膜,保护种引免受雨水侵袭。雨后要及时修沟排水,以利土壤通气。春植茯苓在立秋后开始陆续结苓,对水分要求迫切,正符合安康秋淋的气候特点。 [3]
  13. 13.

    防止苓场土壤流失:茯苓栽培场地选择在具有一定坡度的地块上,且苓窑上覆土呈馒头状突起,由于雨水的冲刷和菌核不断膨大,常使泥土流散或胀裂,除及时培土外,应随时修整排水沟。苓场和窑的周围杂草、灌木要随时铲除,以防滋生害虫。 [3]
  14. 14.

    采收:茯苓下窑10-12个月后,陆续长大成熟即可收获。茯苓的收获期以苓窑四周及窑面土壤不再出现龟裂纹,苓皮颜色变深,没有新的裂纹出现,料筒养分耗尽,呈黄褐色或棕褐色,一捏即碎为标志,采收时,根据成熟情况,早熟早收、迟熟迟收。挖采要细心扒土,尽量避免挖破苓块。茯苓的结苓可延伸到窖外,要耐心寻找以免遗漏。对挖后未腐朽的料筒,重新埋回窖中,等待结二潮苓。

病虫防治


茯苓的主要病害是腐烂病,多发于菌核生长旺盛期。患病菌核流出黄色汁液,发生的原因是排水不良,窑内积水或采收太晚,克服的办法就是注意排水,及时收获。
茯苓的生育时间较长,而且料筒埋于地下,容易造成遭受白蚁危害,它们对茯苓的危害是毁灭性的,轻者减产,重者绝收。因此,管理中要抓好白蚁的防治工作,种植前以“防”为主。从备料、苓场整理到接种各个环节都要采取措施,驱除白蚁。下种时在窑内施放杀虫剂,接种头两个月,每周对苓窑检查,若发现白蚁,及时撬开苓窑,施放白蚁粉予以扑灭,然后重新开窑放置料筒。

主要价值

茯苓是中国传统中药。茯苓味甘、淡、性平无毒,入心、脾、肺,肾四经,具有渗湿利水,益脾胃保肾,安神生津等功效。久食茯苓可使人“除百病、润肌肤,益寿延年”。

保护级别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Redlist of China’s Biodiversity - Macrofungi),保护级别为无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