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草芽
发布时间: 2024-03-28 20:48
性味:苦、涩,凉。归经:肝、小肠、大肠。
功效:杀虫。
临床应用:绦虫病。
鹤草芽
多年生草本,高30~90cm,全株具白色长毛。根茎横走,圆柱形。茎直立,单一或丛生,通常分枝。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有大小2种,相见排列,长圆形,叶缘锯齿状,2面被有稀疏柔毛,下面有较多的黄色腺点,具柔毛;托叶卵形。果实倒圆锥形。 【药材形状】 茎基部圆柱形,木质化,淡棕褐色,上部茎方形,四边略凹陷,绿褐色,有纵沟和棱线,茎节明显,体轻,质硬,易折断,断面中空。叶灰绿色,皱缩而卷曲,质脆,易碎。气微,味微苦。 【主要成分】含鹤草酚,仙鹤草醇,芹黄素,儿茶酚,鞣质等。鹤草酚为间苯三酚类衍生物,现已能人工合成,是灭绦虫的有效成分。 【药材来源】为植物龙牙草(仙鹤草)Agrimonia pilosa Ledeb.的地下冬芽。于地上部分枯萎后采集(9~11月)直至翌年春植株萌发前(3~4月),挖出根部,取下冬芽,去掉地下根部,但可留冬芽上的须根,洗净晒干或于55℃以下烘干。 【用法用量】 0.3~1两。
鹤草芽《宝庆本草折衷》:“茎叶,治金疮,止血,熟捣傅贴之。” 《滇南本草》:“调治妇人月经或前或后,红崩白带 [1],面寒背寒,腰痛,发热气胀,赤白痢疾。” 《百草镜》:“下气活血,理百病,散痞满,跌扑吐血,崩痢,肠风下血。” 《纲目拾遗》:“葛祖方:消宿食,散中满,下气。疗吐血各病,翻胃噎膈,疟疾,喉痹,闪挫,肠风下血,崩痢,食积,黄白疸,疔肿痈疽,肺痈,乳痈,痔肿。” 《本草求原》:“叶蒸醋,贴烂疮,最去腐、消肿,洗风湿烂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