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热线电话:13711131893
您好, 欢迎来到我们的物联网!
www.佰惠物联网.com
无人驾驶配送车
佰惠物联网
当前位置
  • 蜈蚣
    ❤ 收藏
  • 蜈蚣

    性味:辛,温;有毒归经:
    功效: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临床应用:
    1.痉挛抽搐2.疮疡肿毒,瘰疬痰核(煎服3-5g,研末0.6-1g)

    • ¥0.12
      ¥0.15
      ¥0.12
      ¥0.12
      ¥0.12
      ¥0.12
      ¥0.12
      ¥0.12
      ¥0.12
      ¥0.12
      ¥0.12
      ¥0.12
      ¥0.12
      ¥0.12
      ¥0.12
      ¥0.12
      ¥0.12
      ¥0.12
      ¥0.12
    • 满意度:

      销量: 0

      评论: 0 次

    重量:0.000KG
    • 数量:
    • (库存99999)
商品描述

性味:辛,温;有毒归经:
功效: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临床应用:
1.痉挛抽搐2.疮疡肿毒,瘰疬痰核(煎服3-5g,研末0.6-1g)


蜈蚣


中药
本词条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提供内容 。
蜈蚣,中药名。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Koch的干燥体。春、夏二季捕捉,用竹片插入头尾,绷直,干燥。
  • 中文名

  • 蜈蚣

  • 节足动物门

  • 蜈蚣目

  • 蜈蚣科

  • 节肢属

  • 少棘巨蜈蚣

生理特性

本品呈扁平长条形,长9~15cm,宽0.5~1cm。由头部和躯干部组成,全体共22个环节。头部暗红色或红褐色,略有光泽,有头板覆盖,头板近圆形,前端稍突出,两侧贴有颚肢一对,前端两侧有触角一对。躯干部第一背板与头板同色,其余20个背板为棕绿色或墨绿色,具光泽,自第四背板至第二十背板上常有两条纵沟线;腹部淡黄色或棕黄色,皱缩;自第二节起,每节两侧有步足一对;步足黄色或红褐色,偶有黄白色,呈弯钩形,最末一对步足尾状,故又称尾足,易脱落。质脆,断面有裂隙。气微腥,有特殊刺鼻的臭气,味辛、微咸。

产地


主要分布于华中华南、华东、西南及陕西等地。

入药部位

动物的干燥虫体。

炮制方法

竹叶,洗净,微火焙黄,剪段。

性味

辛,温。

归经

归肝经。

功效

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

主治

用于肝风内动,痉挛抽搐,小儿惊风,中风口,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疮疡瘰疬,蛇虫咬伤。

相关配伍

1、天吊惊风:目久不下,眼见白睛,及角弓反张,声不出者,双金散主之。用大蜈蚣一条去头足,酥炙,用竹刀批开,记定左右。又以麝香一钱,亦分左右各记明,研末包定。每用左边者吹左鼻,右边者吹右鼻,各少许,不可过多。若眼未下,再吹些须,眼下乃止。(《直指方》)
2、女人趾疮:甲内恶肉突出不愈。蜈蚣一条,焙研敷之。外以南星末,醋和敷四围。(《医方摘要

用法用量

3~5g。

禁忌


孕妇禁用。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小儿惊痫风搐,脐风口噤,丹毒秃疮瘰蛇伤
2、《本草从新》:善走能散。治脐风撮口。
3、《本经》:鬼疰蛊毒,啖诸蛇、虫、鱼毒,杀鬼物老精温疟,去三虫。


  • 购买人 会员级别 数量 属性 购买时间
  • 商品满意度 :
暂无评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