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国内大型赛事中,氢氯噻嗪等利尿剂是重要检测对象。这种药品本身不具备兴奋作用,但用此类药物能加大尿液的排出量,可在赛前减轻体重或稀释尿液中的违禁药物,因此也被列入禁用目录之内 。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氢氯噻嗪在2B类致癌物清单中。
药品简介
药理毒理
2、降压作用。除利尿排钠作用外,可能还有肾外作用机制参与降压,可能是增加胃肠道对Na+的排泄。 药代动力学
口服吸收迅速但不完全,生物利用度为60%~80%,进食能增加吸收量,可能与药物在小肠的滞留时间延长有关。口服2小时后产生利尿作用,达峰时间为4小时,3~6小时后产生降压作用,作用持续时间为6~ 12小时。本药部分与血浆蛋白结合,蛋白结合率为40%,另部分进入红细胞、胎盘内。 本药吸收后消除相开始阶段血药浓度下降较快,以后血药浓度下降明显减慢,可能是由于后阶段药物进入红细胞内有关。主要以原形由尿排泄。本品半衰期t1/2为15小时,充血性心力衰竭、肾功能受损者延长。本品50%~70%以原形由尿液排出,也可经乳汁分泌。 适应症
用法用量
(1)治疗水肿性疾病,每次 25~50mg,每日1~2次,或隔日治疗,或每周连服3~5日。
(2)治疗高血压,每日25~100mg,分1~2次服用,并按降压效果调整剂量。
2、小儿常用量:口服。每日按体重1~2mg/kg或按体表面积30~60mg/m2,分1~2次服用,并按疗效调整剂量。小于6个月的婴儿剂量可达每日3mg/kg。 不良反应
内分泌代谢
注意事项
2、对诊断的干扰:可致糖耐量降低、血糖、尿糖、血胆红素、血钙、血尿酸、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升高,血镁、钾、钠及尿钙降低。 3、下列情况慎用:
(2)糖尿病;
(8)胰腺炎;
4、随访检查:
(1)血电解质;
(2)血糖;
(3)血尿酸;
(5)血压。
6、有低钾血症倾向的患者,应酌情补钾或与保钾利尿药合用。
(1)能通过胎盘屏障。对高血压综合征无预防作用。故孕妇使用应慎重。 (2)哺乳期妇女不宜服用。
药物相互作用
1、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两性霉素B(静脉用药),能降低本药的利尿作用,增加发生电解质紊乱的机会,尤其是低钾血症。 2、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尤其是吲哚美辛,能降低本药的利尿作用,与前者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有关。 3、与拟交感胺类药物合用,利尿作用减弱。
4、考来烯胺(消胆胺)能减少胃肠道对本药的吸收,故应在口服考来烯胺1小时前或4小时后服用本药。 6、与降压药合用时,利尿降压作用均加强。
8、使抗凝药作用减弱,主要是由于利尿后机体血浆容量下降,血中凝血因子水平升高,加上利尿使肝脏血液供应改善,合成凝血因子增多。 10、洋地黄类药物、胺碘酮等与本药合用时,应慎防因低钾血症引起的副作用。 11、与锂制剂合用,因本药可减少肾脏对锂的清除,增加锂的肾毒性。 药物过量
应尽早洗胃,给予支持、对症处理,并密切随访血压、电解质和肾功能。
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双氢氯噻嗪)抑制肾小管髓袢升支皮质部对钠、氯离子的再吸收,促进氯、钠、钾离子的排泄,而产生利尿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水肿,如心、肝、肾等疾病所致的水肿和腹水及高血压等。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半衰期10h左右,以原形由肾脏排泄,24h排出70%。小鼠LD50口服为>800mg/kg,静脉为590mg/kg;大鼠LD50口服> 2750mg/kg。常用量口服:治疗水肿每次25~50mg,1~2/d;治疗高血压50~75mg/d,分早晚2次服。主要影响水盐代谢,导致低血钾症及过敏反应等。 临床表现
不良反应表现如下:
4、血液系统
5、代谢异常
长期服用可致低钠血症、低氯血症和低钾血症及高尿酸血症(诱发急性痛风)、高血糖、尿糖、一过性高脂血症,偶见高钙血症。 6、其他
治疗
氢氯噻嗪中毒的治疗要点为:
1、误服大剂量中毒者应立即进行催吐、洗胃。
2、补钾,根据测定的血钾值适当静滴补钾。
3、适当补充液体,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